崔維成:億元科考船很多人愿意造
2013-12-12 08:26:21 來源:文匯報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“有人愿意為我造條新的專用母船了!”昨天,蛟龍號前第一副總設計師崔維成激動地在電話(產品庫 求購 供應)里告訴記者,本報9月18日報道了他為研發1.1萬米載人深潛器急尋可改造的舊船之后,許多民營企業向他拋出“繡球”。短短3個月,不僅海試母船已有著落,連7億元的后續研發經費也基本有了方向。
崔維成欣慰的是,未來六七年,他可以專心做研發,不用為申請經費奔波分心。而這個本屬國家戰略的項目竟贏得了民間資本如此追捧,也讓更多人看到,中國民營企業家越來越具有前瞻性的投資眼光。
放棄局級干部待遇,離開中船重工702研究所,崔維成如今的身份是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主任。他說服妻兒,傾囊而出200萬元私蓄投入中心建設,念想就一個:趁7000米載人深潛器“蛟龍號”大功告成之勢,盡快開展1.1萬米載人深潛器的研發,早日讓中國載人深潛器暢行于全球的海洋深淵。
要做如此前沿的科研項目,過去只有等國家立項,“蛟龍號”立項就曾經歷了近十年的曲折。當今世界在深海技術上的競爭早已白熱化,所以崔維成一天都不想等,他轉向民間尋求研發資金。
在本報報道“尋船啟事”后,浙江、大連等地多位經營船舶、航運的民營企業家,紛紛主動找上崔維成,表示愿意出資建造一條新的科考母船。盧云軍便是其中的一位。他認為這筆投入很值得:雖然一條船的投入近2億元,但科考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的技術要求高,若能在這一領域建立口碑,將打開一片新市場—除了深淵海試,還可開拓水下工程作業、海洋資源勘探等業務,利用這一契機,或可在國內開拓出服務于海洋科考的商業模式。
“船老板”開出的合作條件,一個比一個好,可見他們對“深淵技術”充滿信心。這也讓崔維成以民間融資支撐科研的步子邁得更大。原本,他打算通過申請國家項目經費來完成船上各種技術設備的研發,現在他準備直接把這筆上億資金的籌集任務交給一家公司。
最近,一家專為深淵中心轉化成果的公司在香港注冊成立。目前尚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資人表示,看好海洋裝備的市場,崔維成研發的是國際頂級技術,后續市場化空間巨大,未來業務可涵蓋深海設備的生產制造及銷售維修。崔維成透露,公司將利用“深淵中心”的號召力搭建商業融資平臺,致力于將中心產生的成果和專利進行市場化、產業化和國際化,提供研發的資金量將超過4億元。
目前,上海海洋大學已經為崔維成申請到了2700萬元經費,還將分批申請共計上億元經費用于研發無人潛水器、著陸器。“除了從國家申請的經費外,我還獲得了800多萬元民間捐資,用于招聘科研人員及支付他們的人頭費。”崔維成說,如今只差3000多萬元經費還待爭取,從今以后,他的團隊基本上可以專心做研發,爭取5-7年內完成1.1萬米載人深潛器“中國造”的夢想。
或許,他還能走出一條國家戰略性前沿性項目吸納民間投資的科研新路徑。